踏寻红色足迹 追忆英雄风采

《东北后备军》总编辑:张红太
2020-10-20 11:12
         多年前,笔者来到青山掩映的三道沟乡,寻访着一位英雄老人的足迹。这位老人虽然从未穿过军装,却屡立战 功;虽然从未念书,却深明大义;虽然已离世而去,却将被永远铭记,他就是曾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光荣称号的孙义。


       孙义,1904 年生,辽宁省兴城市三道沟乡凉水泉人。 自幼家庭贫苦,从11岁起,就给地主放羊。1946年春,共产党领导的兴城县政府和县支队在三道沟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孙义在党的教育下,懂得了穷人要翻身求解放,必须依靠共 产党的革命道理。于是他积极参加民兵组织,开展建设新政权和保卫解放区的武装斗争。1946年初,他把唯一的儿子孙宝林送去参军,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在部队为孙宝林召开的追悼大会上,他抑制内心的悲痛,毅然把年仅 15岁的女儿送到了部队。当年腊月二十八,地主武装50多人突然闯到村里,对他严刑拷打,逼他找回参加解放军的女儿,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毫不屈服。

       1946 年秋天,县长许明和公安局长康彬等在凉水泉村开会,突然被地主武装花子 队包围,他立即报信,使县区领导得以迅速转移,确保了领 导和同志们的安全。1947年夏,县政府在凉水泉村搞土改试点,孙义被群众选为农会主席。他带领广大群众斗地主、分田地,日夜战斗在土改第一线。为保卫胜利果实,争取战争的彻底胜利,他动员全村50多名青年参加了民兵组织,用梭标、老洋炮、地雷、手榴弹等和敌人展开战斗。他还多次带领民兵破路队,到离村40多公里的北宁铁路沿线进行破路活动。每次都是早晨出发绕道而行,天黑到达铁路附近,夜间进行活动,完成任务后,又连夜赶回。有一次跟主力部队去望海车站进行破路,夜间11点多钟,他带领30多名民兵,锯倒了电线杆子,随后摸到敌人的碉堡下,将其炸毁。随后又和大家掀翻铁轨1.5公里,将大部分枕木烧毁。在回来的路上,还从高粱地里捡到敌人丢下的步枪7支。

       1947 年 4 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他工作更加积极,作战更加勇敢。同年秋,在消灭敌暂编十五师两个团的战斗中,他带领民兵侦察敌情,给部队当向导,配合部队作战,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辽沈战役打响后,他作为担架营长带领300 多人的担架队,随部队到 北宁线救护伤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50 年10月,他作为民兵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全国民兵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光荣称号。

       1999年7月,孙义老人因病永远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家乡和亲人,就在老人90 岁高龄时,他还坚持为机关和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用自己的青春、鲜血和毕生的精力,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来源:《东北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