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代我的“兵”

北方国防教育网总编辑:张红太
2020-10-08 10:48
       北极冰川,在过去几十年内,以每年1.3%的速度快速融化,科学估计,北极正在慢慢消失……

       旅游胜地——马尔代夫,位于低海拔,全国平均高度仅高出海面1.5米,八成国土不高于1米,受全球暖化影响,最快一个世纪,这些岛屿将被海水逐一吞噬……

       在我国,有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每年都在递减,也许在未来的数十年间,将彻底不复存在……

       2015年9月3日,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胜利日”阅兵,当满载300余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的乘车方队跃然画面时,荧屏内外一片欢腾……然而,镜头中那个向全国人民敬礼的革命老兵——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张玉华将军,却于2017年9月10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仅存在世的革命老兵十分有限,且都已暮年,他们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缔造者,是新中国的奠基人,这种宝贵的革命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当娘炮、小鲜肉……红极一时,有多少人能想起他们,有多少人能相信还有人去关爱他们?

       请看一名国防公益志愿者为你讲诉他与革命老兵背后的故事。

 
 
我的时代我的“兵”

——一名80后个体经营者的“离奇”蜕变

 
       有的人,是有了钱以后,去做公益;
 
       有的人呢,是出了名了,去做公益;
 
       ……

       那没钱没名,也去做公益,你信么?

       高磊自己都不信。

       10几年间,他干的都是赚钱、花钱这两件事。赚钱,不遗余力;花钱,畅快淋漓。他可以为赚100块钱吃苦起早爬半夜,也可以为买一把茶壶轻松花掉几万块钱。就是这么一个生意人,如今却彻头彻尾地变成了一个不爱钱财爱“老头儿”的怪人。

       他占有欲极强,老婆孩子是他的,房子车子是他的,这帮“老头儿”也是他的。大事小情,没有他不操心的,在众多人眼中,这些革命老兵俨然就是他的“兵”。

       “高磊到底怎么了?”

       “咋一下变成这样了?”

       “他受什么刺激了?”

       ……

       这是身边友人共同的疑问。本文将带你解读埋藏在他心灵深处的密码,也一同去领略革命老兵如何在新时代去完成又一次“士兵突击”。
 
我的“兵”——铁骨铮铮
 

       2015年8月,高磊的果蔬店倒闭关张,10几年忙忙碌碌,他决定喘口气儿后再另寻项目。

       花天酒地,游山玩水,每天都能自然醒的状态,真是羡煞旁人。他有这个资本,比起工薪族,他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反正你也是闲着,明天陪哥们儿去趟烈士陵园吧。”

 


       烈士陵园,这个只有在学生时代清明扫墓才去的地方,却在那年4月,悄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我不去,上那嘎哈啊?有啥项目啊?”

       高磊是生意人,自然无利不起早。

       “我最近脚崴了,走路费劲,你开车带我跑一趟吧。”

       “那行吧。”

       他挂断了电话。

       小黄是高磊的发小,在某公益团体做志愿者,每年都要去祭扫烈士墓,清明节这天,哥儿俩驱车前往,一路上,高磊只是开车,没有与他做过多交流。小黄是为老兵而来,小高却只是为了陪哥们儿。

       小黄一瘸一拐地忙这忙那,一上午下来,满身的汗味儿把高磊熏得直叽歪。

       “差不多得了,弄这玩意儿有啥用啊,能挣钱啊?”

       “快了,快了,马上就完事儿。”

       小黄没与高磊争辩。

       不耐烦归不耐烦,还是哥们儿够意思,返程路上,高磊对他说:“正好这段儿没啥事,明天开始我接送你上下班吧。”小黄点头笑笑。

       从此,高磊就成了铁哥们儿的“助理”了。

       一次,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公益团体承办了“万人写党章、学党章”主题教育活动,小黄作为活动负责人,是忙前忙后不得闲。白天跑东跑西,马不停蹄;晚上热敷理疗,药不离手。高磊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虽没有语言交流,从此他便自觉地成为铁哥们儿的“双腿”,事事都冲在前头。

       在整理堆积如山的这些“党章”中,高磊发现95%以上都只是抄写了“入党誓词”部分,能把《党章》全文抄写完整的是凤毛麟角。
那时,正值酷暑,晌午更是闷热难耐,人们都是“哪凉快哪待着”的状态。这时,一位身着老式军装的耄耋老人,打破了夏日午后的宁静。

       “我是来送抄写‘党章’的。”

       说罢,双手将“党章”捧到小黄面前。在场的人,被这一幕打动了,因为之前不是工作人员去取,就是用袋子随手一装拎来的,像这位老人“仪式感”这么强地来送,还是头一份儿。他仿佛是在向组织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眼神是那么坚定,举止是那样庄严。

       面对此情此景,小黄也伸出双手接了过来。

       “这份是我抄写的,请您过目。”老人说着指了指最上面那份“党章”。

       打开一看,这是一份60多页稿纸,近两万字,没用连笔书写,工工整整抄下来的《党章》全文。

       “老首长啊,这么热的天儿,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还亲自跑一趟啊,这一笔一划得抄多长时间啊,您真值得我们学习呀。”

       小黄和在场所有人,一时间都被这份特殊的“党章”所感染,不约而同地起立向这位老人投去敬佩的目光。

       高磊不是党员,却在那一刻,第一次感受到党的神圣。他忽然想起来,这位老人不就是那次陪小黄去烈士陵园碰到的老兵义务讲解员吗?

       打那以后,高磊开始“关心”起这个老头儿来。

       他叫李维波,原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入朝参战,5次立功,荣获朝鲜军功章一枚。

 

       李老兵,今年87岁了,自打有烈士陵园那天,他就经常到战友们墓前去追思。

       “昨天的事情我都会忘,但60年前的事情,我忘不了……现在生活这么好,可是越好的生活,我越想念战友啊!”

       李老兵忘不掉那段峥嵘岁月,也不想让儿孙们忘却这些共和国的英雄们。于是,在他80岁那年做了一个决定,要用余生再为牺牲的
战友们做点事儿。

       他与自己同岁,当年一同上战场的战友马世勋,定下了利用每年清明前后半个月时间到烈士陵园做义务讲解员的约定。两位“80后”老头儿住在沈阳南部地区,在每年做义务讲解的那10多天里,他俩起早坐公交加步行,才能跋涉到位于沈阳北部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他们心里,这段路并不遥远也不艰难,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感到幸福无比。

       什么叫铮铮铁骨,80岁了,也要做块“硬骨头”!

       两位老兵的凡人善举,让高磊也做了一个强硬决定:从2016年清明起,他义务接送保障两位老英雄。
 
我的“兵”——雁过留名
 
       一些行当,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技术含量不高,常被人们看不起,比如“捡破烂儿”的。

       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轻视,做好了,一样可以发家致富。但通过捡破烂儿能建起“纪念馆”,可是绝无仅有。这种稀罕事儿,高磊最感兴趣。

       自打高磊给小黄当上“助理”后,公益团体的事儿他也渐渐参与其中,他与革命老兵们的交往更像是谈恋爱,那种无微不至,别说外人,就连小黄都觉得高磊是在这里又一次找到了初恋的感觉。但令人费解的是,这次的“恋爱对象”,却是个“捡破烂儿”的。

       “你这一天呐,看老头儿比看我时间都长。”

       一说起这个“捡破烂儿”的,高磊媳妇儿吃醋是必然的。

       “电脑里、手机里,全是老头儿啊。他这是要干嘛呀?”

       是啊,他这是要干啥呀?性取向出问题了?搞同性恋也得找个年轻的啊?

       说到这里,该让令高磊朝思暮想的“恋人”——一个87岁还捡破烂儿的老头儿登场了。

       “破烂儿孙”,本名孙德山,1949年入伍,在朝鲜战场战斗2年9个月,停战后,又在朝帮建2年后才回国。

 

       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本能情感,她令人神往,让你能不顾一切地甘心付出。那高磊是如何“爱”上“破烂儿孙”的呢?这要从一次聊天儿说起。

       俗话说,近朱者赤,在公益团体待久了,高磊便热衷于关注这个群体。那天,小黄和几个人闲聊起一位老兵靠拾荒搞国防教育的事儿,说的很兴起,在一旁抽烟的高磊听得也是津津有味儿。他想,这是真事儿么?靠捡破烂儿建成的“纪念馆”到底长啥样?80多岁还干这事儿,那身体得有多好?

       为把这些问号拉直,高磊来到了位于沈阳东郊一个叫旧站的小村庄去见“破烂儿孙”。

       把在不同工地上捡来的土砖用黄泥堆砌成墙,拿破木头、塑料布加旧铁皮撑起的顶棚,用商场丢弃的柜台做展台……我的妈呀,这还能叫纪念馆,还不如猪圈围的规整。高磊很惊讶,但就是这么个破地方,至今已接待了上万名参观者。

       孙德山自己居住的环境,比“纪念馆”还要差,因为他把多年积攒的8万元积蓄全部投到了场馆建设上。高磊想,这老头儿有点儿怪啊,他图什么啊?这源于“破烂儿孙”在8年前的一段尴尬遭遇。

       2010年清明,孙老去烈士陵园扫墓回来,在公交车上,一名青年见胸前挂满荣誉章的他,就笑着调侃道:“您这一身勋章在哪买的?”引来周围乘客一片指责,当时孙德山感到又生气又好笑。气的是,青年对革命前辈不尊重;笑的是,后辈对革命历史很无知。也就是这件憋屈事儿,给了老头儿建“纪念馆”一个契机,他决定用余生去证明自己的身份和那段不可磨灭的经历,更不让牺牲的战友们受辱。

       一个80多岁老人,每天在废墟上挥动着16磅重的铁锤,就为弄点儿破钢筋啥的,每次也就能卖几十块钱,日积月累,腰包儿渐渐鼓了起来,可每天回家依然还是和老伴儿吃着“乞丐餐”。建纪念馆用的东西基本靠捡,能捡来的,绝不花钱买,实在捡不到,就挥大锤挣钱……“破烂儿孙”就这样连捡带锤的坚持了7年,终于“捡”出了一个纪念馆。

       因为建馆用的材料参差不齐,遇到雨雪等极端天气,房屋难免受损,孙老已年逾90岁,只能靠砸钢筋筹集维修费用。但就是这么艰难,“破烂儿孙”依然没觉得苦,“不就是抡大锤嘛,我有劲儿,卖点儿是点儿,纪念馆不能倒啊。”都87岁了,还说自己有劲儿,高磊想,这代人,身体是真好,咱们天天吃肉都没孙老力气足,他们活着靠的是精气神儿,心中有信念,所以脚下总是一马平川。

       “一见钟情”后,思念是正常反应,如何讨孙老头的“欢心”,一直困扰着高磊。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觉得“给钱”靠谱。

       虽然从商多年,但高磊毕竟不是大老板,加上之前“挥霍”过度,所以他开着平民车,抽着低价烟,一顿饭能用面条解决,绝不吃肉菜。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这可咋整?自己出钱捉襟见肘,让别人掏钱更是难上加难。搞了一段时间公益,手上也有了一些媒体资源,他觉得发动募捐这事儿可以有。于是,他一边滔滔不绝地向各路媒体求助,一边又马不停蹄地往返于“纪念馆”,向“破烂儿孙”献殷勤。结果是媒体收效甚微,多数没得到回应;孙老头儿这边将信将疑,根本没抱太大希望。尴尬之际,质疑声、嘲笑声,声声扎心,他心想,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连我一个个体户都……唉!

       3个多月后,初春的清晨,咋暖还寒,一个期待中的电话,终于打来,仿佛把高磊和“破烂儿孙”带到了温暖的正午。

       “采访团来啦!腾讯网的!在家等着,我这就带他们过去!”高磊在话筒这头几乎是喊着把喜讯告诉孙老。

       摄像机、照相机、无人机、录音笔,“长枪短炮”一齐向孙老头儿和他的“纪念馆”开火儿……几天后,孙德山成功登上了“腾讯大辽网”“腾讯公益”首页,当天就突破了百万点击率,善款也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仅7天就已突破5万元。

       “破烂儿孙”这回可火了,中新网、中国日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纷至沓来,孙老头儿哪见过这阵势,从此心悦诚服地接受了高磊的“投怀送抱”。家里有啥事,总是找小高帮忙,用高磊媳妇儿的话说,他带老孙头儿去烈士陵园,比给自己家上坟都用心。

       后来,与老兵接触多了,高磊也渐渐明白,“孙德山们”一生甘于清贫,不负昭华,是因为他们能活着走下战场,很懂得知足,不忘来路。

       也就是从那时起,高磊终于找到了他的“新项目”——服务帮助革命老兵。
 
我的“兵”——誓言声声
 
       高磊结识的这些老英雄,在战争年代很难留下过多影像,有的甚至连一张穿军装的相片都没拍过。他真替这些老兵感到遗憾,但这些老人却并不那么在乎,和那些无名烈士相比,能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他从一些资料了解到,在全国范围内,在世的“老兵”已经为数不多,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但却都还或多或少地为传承革命精神在燃烧着激情。
 

       这两年多时间,他从赚钱到搭钱,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个体户“离奇”地蜕变成国防公益志愿者,离不开这些布满皱纹却依然刚毅的面孔,这些皱纹虽没长在高磊脸上,却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上。不善于表达的他,没有能力为这些老兵树碑立传,但为了他的这些“兵”们,他制定了一个“军礼计划”。于是,2017年11月,他与一众同仁,从家乡启程,奔向理想的“梦乡”,为老兵圆梦。

       他的“计划”就是,走遍中国,尽自己所能为现存的这些老英雄拍一张“军礼照”,留住他们历经炮火硝烟后的“芳华”。

 

       在他的这些“兵”里,有的失去了手指、手臂,有的没有了双腿,有的与一身弹片相依半辈……而还有的却已常年卧床不起,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连说一句太长的话都十分困难,但当面对高磊的镜头时,他们哪怕使尽浑身力气,也要将手臂颤颤巍巍地举过肩膀,完成“军礼”。虽已是“80后”“90后”,但却依旧“兵”味十足,一生都在挺立的他们,让我们感受到老一辈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看着那一张张“军礼照”,高磊仿佛听见他们当初入伍时喊出的无悔誓言,虽已久远,但依然铿锵。
 

       至今,他已为300多名革命老兵拍下了暮年军礼照,他感到那一个个举起的手臂就是共和国的脊梁,为后辈撑起了万里晴空。就在本文截稿时,有11位老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初拍摄的彩色相片渐渐变成了黑白,他的“兵”们,本就数量不多,每年又在“非战斗减员”,高磊心都在滴血。
 

       中国革命史上有过一次铭心刻骨的涅槃重生,那段历程叫“长征”。两年多来,高磊阅“兵”无数,每结识一位老兵,都仿佛蹒跚于一段革命里程,红色基因不断涌入他的血脉,让他与过往的拜金岁月话别,一步步走上了新时代倾心国防公益事业的新长征。

       离开病床,我们祝贺自己重获健康;

       劫后余生,我们庆幸自己大难不死;

       而这些“老兵”活着走下战场,还能一如既往书写忠诚,是因为他们早已忘却勋章,坚定信仰。

       祝愿高磊和他的“兵”,能一直未完待续……
(采写: 费广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