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战役纪念馆

《东北后备军》总编辑:张红太
2020-10-08 15:18
基本概况
 

       四平战役纪念馆坐落于四平市的文化中心区英雄广场上, 是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队四战四平的战役纪念馆。纪念馆始建1958年,2005 年迁址到英雄广场上。新馆建筑面积5158平方米,外墙上“四平战役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的彭真同志于1988年时亲笔题写。纪念馆西侧紧邻一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指挥所旧址,广场东侧有东北民主联军英雄铜像、马仁兴烈士塑像,东行300米,则是高高耸立的四平烈士纪念塔。现为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入围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陈列简介

 

       四平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中长、平齐、四梅三条铁路贯穿四平,使四平成为勾连四方的交通枢纽,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在1946年至1948年的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为争夺四平,先后四次倾兵大战四平。四平在撼天动地的炮火、血光飞溅的厮杀中几易其手,成为当时东北战场上一个令人灼目的亮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夺取了四平之战的最后胜利,他们用鲜血与生命书就了四战四平的历史, 使其成为关东大地的历史名篇。
 
       为了永远铭记、收藏与传承这段不平凡的历史,1958 年,四平战役纪念馆建立。2005年,四平战役纪念馆新馆建成。纪念馆划分为陈列区、综合服务区、办公区。陈列区内设有半景画馆、战史陈列厅、临时展厅、电影厅等。陈列分为序言、战史厅、支前厅、英烈厅、半景画馆五大部分,四战四平历史陈列共展出图片、历史文献、文物、史料、图片 2000多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半景画馆,气势恢宏,刻画逼真。 它运用特有的造型手段和声、光、电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将东北人民解放军四战四平的历史瞬间凝固在长44 米、高 14 米的画面上。在特定的灯光、音响以及逼真的地面塑形、仿真道具的烘托下,半景画对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使之置身于逼真的战争氛围中。它通过纪念碑式的、史诗般的艺术语言,以强烈、逼真的感染力、震撼力与视觉冲击力消解观众与历史之间的时空距离感,将其带入历史情境中。
 
相关链接

 

       四战四平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企图借四平独霸北,中国共产党则要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在东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因此,1946年3月——1948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先后发生四次激战。双方累计投入军队46个师(旅),40余万人,城区作战52天,外围战斗76天,累计毙、伤、俘国民党军5万余人。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军)亦付出惨重代价,共伤亡 3 万余人,牺牲营以上指挥员达 65 名之多。这在解放战争中的东北战场是空前的。四次作战期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曾 30 余次通电作战指挥部。毛泽东主席也多次亲自起草电文指挥作战。四战四平的胜利,对于东北民主联军控制东北战场有利局势、 建立东北根据地、打击国民党军有生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赢得东北战场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四战四平的战斗中,我军对如何进行大规模城市攻坚战,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来源:《东北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