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西炮台遗址

《东北后备军》总编辑:张红太
2020-10-10 18:09
        遗址概况

        营口西炮台位于辽河入海口左岸,渤海东岸,始建于1882年,1888年建成,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 万平方米,是清王朝在东北修筑的重要海防军事工程。西炮 台是用沙土、白灰、黄土灌浆夯筑而成,整个建筑包括炮台、 护台壕沟、护台城墙、城门、影壁墙、蓄水池、水洞 、吊桥、军械库和营房等。炮台共3座,一大二小,均方形,大 炮台居中,台高6米,分3层,台顶四周加筑矮墙,相互对称。墙下周围有8处暗炮眼。南北距大炮台35米,各有小炮台1座。炮台周围是泥土夯筑的围墙,平面凸字形。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镇守西炮台的清军将士奋起抵抗,保家卫国, 在中国的反帝斗争史上谱写了悲壮的篇章。1963年,营口市西炮台遗址 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西炮台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垒雄峙,依然展示着昔日的威严;残垣斑驳, 永远刻印着历史的沉重。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两级政府对西炮台遗址非常关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充分展现了其所独有的历史价值。营口西炮台遗址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文物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
 

        史情纵览

        营口对外通商后,地位日益重要。清政府为 了保护东北门户, 加强海防,谕令北洋大臣会同 盛京将军选择地形, 于辽河入海口东岸修筑炮台1座,即西炮台。始建之初,由北洋大臣派官员2人、兵500人来营口督修。不久,加派宋庆的毅字军两营、奉军两营和驻营口的马筱昌所带道标营 250人。第二年,调派奉军前营步队管带乔干臣接替马筱昌并将道标营扩大到540人,全部投入炮台修筑工程中。1884 年,清朝名将左宝贵来营督修炮台,直到炮台建设成功。公元 1894 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军曾在西炮台阻击日军。当年正月末,大石桥、太平山等要地失守, 清军退保田庄台。2月,日军欲攻占西炮台,海防练军营管带乔干臣率兵500余人发炮猛击,日军未能得逞。营口失守 后 ,炮台兵营被日寇破坏。1900年8月12日,俄军占领营口, 将西炮台巡船捣毁,所存弹药服装全部被夺走。200间兵营拆除的材料运到市区建成俄国民政厅。1948年11月2 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营口夺回西炮台后,迅速插入海岸, 断绝敌人的海上退路。新中国成立后,炮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九军驻守炮台,出于军事需要,在主炮台建筑了一座瞭望水泥楼。1987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来营拍摄电影《大清炮队》,经省文化厅批准,拆除了水泥瞭望楼,恢复了西炮台的原貌。
 
        教育功能

        为充分发挥西炮台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的作用,西炮台文物管理所成立了国防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编写了《营口西炮台》一书,全面、准确、生动地展示了古炮台饱经沧桑巨变的历史。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和《国防教育法》《辽宁省国防教育条例》颁布日,举办各种展览及活动,对青少年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和游人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先后举办了《西炮台历史主题展》《中日甲午战争 100 周年展》《纪念抗 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展》等展览,开展了“炮台杯”国防知识征文大赛、“颂中华”演讲比赛、 “保卫 21 世纪的中国”成人宣誓等活动,还为多所学校学生开设国防知识讲座,放映《强大的国防》教育资料影片。
 
(来源:《东北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