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河抗联纪念馆

《东北后备军》总编辑:张红太
2020-10-10 19:11
        基本概况

        梧桐河抗联纪念馆坐落于梧桐河农场场部最西部,南瞰抗联文化广场,目前是黑龙江省专门反映抗联历史的唯一综合馆。纪念馆始建于2008年,由梧桐河农场旧楼改造而成,最初为梧桐河场史馆,抗联部分展陈面积270多平方米;2012年至2014年异地重建,更名为梧桐河抗联纪念馆,抗联老战士李敏题写馆名,占地3000多平方米,内设有点燃抗日烽火、创建抗日武装、全盛时期的东北抗日联军、艰难苦斗突出重围、保存实力迎接胜利,抗联精神永放光芒等基本陈列,56件藏品定级为国家级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梧桐河流域、下江地区的抗日烽火,成为东北抗联乃至全国反侵略战争的重要缩影。
 

        史情纵览

        梧桐河是东北抗联重要发源地之一。1927年,梧桐河村的老百姓生活在军阀地主 残酷剥削的水深火热之中,共产党人李春满、蔡平等到此开办了第一所革命学校——罗兴学校,抗联老战士李敏、李在德就在这所学校读书,后来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第二年春天崔庸健(后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第一任委员长)受党委派,在此创办了东北地区第一所红色学校——松东模范学校。1928年11月崔庸健把松东模范学校学习最为突出的青年农民裴治云、金成刚介绍入党,同时也为5名优秀的同志办理入党手续,吸收到党支部当中。 1928年11月李春满在建立梧桐河党支部的基础上还建立了汤原中心县委,领导了下江地区的反封建斗争。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战火燃烧到东北大地。国难当头之际,梧桐河人民响应中共满洲省委的号召,首先组织化妆宣传队,以歌舞讲演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党员、建立抗日武装。他们当时到过佳木斯、鹤岗、依兰、汤原等地,一大批进步青年和爱国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启发下,走向抗日救国的道路,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将领和地下斗争领导,点燃下江地区抗日斗争的星星之火。
 
        1938 年前后,在敌人的不断讨伐和“集团部落”的严密封锁下,抗日联军遭到重大损失,部队被迫转移到丛山密林之中。1938年农历7月,抗联六军军部驻营在梧桐河“老等山”(嘟噜河西侧)附近的小树林里休整。期间,李兆麟组织六军教导队办短期军政训练班,李敏和李兴汉都参加过学习。
 
        1938年6月初,李兆麟将军率领抗联六军三师在此驻营, 把老等山作为三、六、九、十一军西征集结地。
 
        1938年夏秋,由李兆麟和第十一军一师师长李景荫指东北抗日联军三、六、九、十一军分 三批次 1200 人由老等山出发,经汤原、佳木斯、伊春、到达绥棱八道林子。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湿云底暗,足溃汗 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战士们!热情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啊!重任在肩,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光。” 著名的《露营之歌》的第二段就是在老等山期间创作的。这首歌是由李兆麟及其战友于天放、陈雷等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点创作而成的,是抗日联军第六军以及后来的三路指员, 冲破日本关东军“三江大讨伐”的西征途中浴血奋战、英勇杀敌、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成果功效

         梧桐河抗联纪念馆楼体主色调为灰色,弥漫着庄严厚重的神韵, 凝聚了抗联英雄不屈的品格。 纪念馆自建成以来, 以丰富的展品、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风格吸引着各方参观者,2008年以来纪念馆已累计接待群众10万余人次,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不少参观者表示,参观过后他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更加认识到重温历史的重要,始终铭记这段历史,缅怀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让他们的精神世代相传,永不忘记。

(来源:《东北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