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2月28日黑龙江齐齐哈尔讯 “矢志报国心不改,一片赤诚洒热土。”在幅员辽阔的东北大地,有一对“上校兄弟”开荒兴农的经历,被当地百姓广为传颂。兄弟俩从军报国几十载,同为上校军衔;退役后,依然用一腔热血报效国家,在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中,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弟弟叫王宪军,哥哥叫王宪成,弟弟是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哥哥是退休军官。黑龙江是他俩的老家,这对兄弟于2015年开始在家人承包的一片土地,领着几十个人,风餐露宿,开荒筑坝,硬是把一片荒地变成了千亩良田。

“我们亲自种植有机水稻,不使用化肥农药,尊重作物生长规律,坚持古法种植。”王宪军、王宪成这对“上校兄弟”十分淳朴,虽然脱下军装,但依然保持着对人民群众的那份真情,从创业之初就定下良心种粮、诚信经营的原则。怀着浓浓的军旅情谊,他们给农场起名为“上校兄弟农场”,立志用军人品质打造优质产品。
农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那里的土壤属于寒地黑土,是原生土壤,矿物质丰富,微生物为黄土的十倍,十分稀缺。河流上游无任何工业,无任何大型人类聚居区,属嫩江水系,为大兴安岭积雪融水,平日光照充足,稻田临近广袤的湿地,受大面积原生湿地的惠泽,空气清新湿润,全年无雾霾。主粮“稻花香”用人工插秧,具有缓苗快,成活率高的特点。他们采取鸭稻共生的方式,培育鸭田米,鸭吃虫草,鸭粪肥田,形成天然食物链,是纯有机,原生态,非转基因绿色食品。

“我们坚持人工除草,不用除草剂,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粮食,是我们的初衷。”据兄弟俩介绍说,南方的病害虫害难以防治,而东北的草害却更令人头痛,在其它生态除草办法还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为了做到“无农药”种植,只有人工除草。人工除草是压制杂草生长,而给水稻足够的生长发育时间,当水稻已“霸占”整个水田时,杂草就会处于弱势,已威胁不到水稻,这时就可以停止人工除草了。

几年来,“上校兄弟农场”已在当地名声四起,黑龙江省《农村报》社曾用整版的篇幅报道他们的事迹。他们种植的优质产品——“稻花香富硒有机米”“长粒香有机米”“有机杂粮”等,获得了市场广泛认可,并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为抵御可能到来的“粮食危机”,他们还在去年开启了预订种植模式,以“家中有粮,心里不慌”的经营理念,开展了“我在上校农场有亩田”经营活动,至今已得到300多个家庭的信任与支持。
退役军人是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王宪军、王宪成正以自己的方式在努力实现退役军人的自身价值,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默默做出自身贡献。
(采写:费广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