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国际医院“退役军人名医”用微创技术解除肿瘤难题

北方国防教育网总编辑:张红太
2021-03-12 08:44
本网3月12日讯(戴岳  杨智  王曦)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微创”这一概念现已深入到外科手术的各种领域,监控系统也不仅限于内窥镜,更多是采用介入的方式,如脊柱外科、骨科。还有其他方式,如显微外科广泛应用于手外科等。本报曾报道我院骨科运用天玑机器人对危重患者实施微创介入治疗的精典医案,引起广泛关注。这期重点介绍东北国际医院两位国内一流专家巧用微创技术清除重复癌的精典医案,希望能带给大家诸多启示。.

现代医学解释重复癌又称为多原发癌, 是指同一个体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2 个或2 个以上相互独立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根据癌肿是否同时发生,又可分为同时性多原发癌、异时性多原发癌。医学研究发现,重复癌并非罕见,癌症患者第二原发癌发生机会比正常人高出11倍之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首次彻底清扫癌肿瘤组织显得极为重要。值得点赞的是,两位医学大家及手术团队,坚持患者至上,勇于攻坚克难,结合临床病例大胆进行新术式新技术的可贵求索精神,值得倡导和钦佩。

学贵善疑,方能进步。东北国际医院坚持以“三个极致”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医疗活动中始终秉承“以德为先,精准医疗,医患相互尊重,为人民健康服务”理念,在悉心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医疗实践中,不断谱写医学精彩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聚焦大医们是如何用精湛医术让微创技术进入新“镜界”的。
张雪峰:一次手术清除两处肿瘤
 
【人物简介】张雪峰,临床医学博士、教授,东北国际医院医疗副院长兼普外一科主任,毕业于原第二军医大学,曾任原沈阳军区总医院普外科主任。从事胃肠、乳腺和疝外科工作30余年,对本专业疑难重病和胃肠道肿瘤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国内早期开展腹腔镜(2002年)和机器人(2011年)手术,手术例数曾进入国内先进行列。以胃肠肿瘤根治手术为主。迄今为军地患者手术数千例。曾获得军地医疗成果、各项研究基金课题等数十项,业界享有盛誉。担任国内多家医学杂志副主编、编委,多次赴欧美等国参加学术访问,出版编著6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重复癌中消化系统者较多。68岁的蔡女士就是这不幸中一位,但她又是不幸患者中幸运的一位,因为她遇到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医。

近日,东北国际医院副院长兼普外一科主任张雪峰为这名身患结、直肠癌的蔡女士成功实施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一次手术处理两处癌症病灶,这是东北国际医院普外一科腹腔镜技术发展中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

早在3个月前,蔡女士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腹痛的症状。在东北国际医院通过腹部CT、肠镜等检查发现,蔡女士横结肠、直肠有两处原发癌症病灶,也就是“重复癌”。普通外一科张雪峰主任仔细分析病情后发现,患者一处病灶在横结肠右半部分,病灶大,肠镜无法通过,已经出现了不全梗阻,若不及时手术患者可能无法排便,另一处病灶在距肛门口只有3cm直肠处。也就是说两处病灶分别位于腹部最上端和最下端,相距甚远,如果采取常规开刀手术,切口将贯穿整个腹部,长度达到30cm以上,对患者的身体损伤极大,且术后容易出现切口疝等并发症几率也会增大。医者仁心,为让患者身心得到最大抚慰,张雪峰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毅然决定迎难而上,为患者实施微创手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及腹腔镜微创手术同时行肠造口术。

决心易下,但困难重重。患者至上,张雪峰没有却步,如期带领张晓岩副主任医师等手术团队成员为蔡女士实施了微创手术。术中除了处理两处癌症病灶,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横亘在眼前,患者肠系膜上静脉根部周围发现了巨大的转移淋巴结,约5×4cm,包绕静脉长度达到了5cm,要根治癌症,这个部位的淋巴结必须彻底清除,但是这根像纸一样薄、分支多的肠系膜上静脉必须保留,解剖这根静脉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容易撕裂,一旦出血很难控制。

无影灯下,张雪峰眼睛死死盯着显示屏,沉着冷静,熟练操作腹腔镜,小心翼翼将转移的淋巴结仔细一点点分离,同时避免损伤淋巴结周围的十二指肠、胰腺、下腔静脉、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部位。经过2个小时手术的紧张历险,终于将转移淋巴结顺利分离出来!此台手术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全力协作配合下,全程历时6小时划上圆满句号!这台根治术仅在腹部做了4厘米的切口,却完成2处癌灶的消化道重建,遵循外科快速康复理念,术后患者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顾下,恢复良好。

据相关专家介绍,横结肠、直肠“重复癌”临床较为少见,手术涉及毗邻脏器较多,一次手术处理两处癌症病灶,即使开放手术难度已经很大,微创手术更是“难上加难”,这要求术前精准评估患者状态,并拥有超高的腹腔镜技术。

采访中,张雪峰教授告诉笔者,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胃肠道手术,腹腔镜较传统开刀手术有诸多优势:第一,切口小,外观美观。第二,患者的疼痛减轻,因为切口小了,所以说患者疼痛也相应地减轻。第三,腹腔镜手术借助于腹腔镜技术,腹腔镜的镜头有放大作用,可以使医生更清楚地看清血管,神经以及其它地解剖组织结构。所以说,腹腔镜手术比开腹更为精细,而且术中操作更为简单,这是有它独到的优点。目前,东北国际医院普外一科在学科带头人张雪峰教授的带领下,胃肠肿瘤微创手术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该专业技术领域享有很高声誉。

 
 高 昕:集智攻坚巧取胸部疾患
 
[人物简介]高昕,临床医学硕士,东北国际医院医疗副院长兼胸外科主任,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曾任原沈阳军区总医院胸外科副主任。从事普胸外工作30余年,在普胸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经验丰富,1993年末在国内特别是东北地区首先开展电视胸腔镜等微创外科手术。是东北最早开展食管癌二切口、三切口根治术,且完成例数最多的专家之一;能够完成气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成型、重建等手术;在气管、食管等介入治疗方面有很深造诣。发表医学论著、论文多篇,完成科研课题多项。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这是东北地区首例“经腹入路同期切除胸腺瘤及早期肺癌”的高难度手术。

52岁的纪先生,有一份省级政府部门优越工作,但他怎么也没想到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段,命运却开了一个冷酷的玩笑——在单位体检时竟发现胸腺和左肺下叶同时了出现的肿物!重复癌?!恍如晴空一声炸雷!一时间,纪先生发疯似地跑遍了沈阳各大医院会诊,但专家们给出的不同版本的手术方案,让他越加焦虑不安:“正中切口”、“双侧开胸”、“左肺下叶切除”、“全胸腺切除脂肪清扫”……,因为要同时处理两处病变,各种手术方法,各种利弊关系,一时让他茫然不知所措。

后经人介绍,纪先生求诊来到了东北国际医院,找到了素以解决胸外专业难题而蛮声业界的高昕副院长。为平稳患者焦虑心情,高昕深入浅出的介绍到,两个病变分别处理起来,从目前的技术都没有问题,但放在一起同时处理,既要保证胸腺肿瘤及左肺下叶两处病变的完整切除,又要保证尽可能小的创伤,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类手术,如果采用传统的正中劈胸骨大切口的方法,可以同时保证切除质量的完成两个手术,但二十多厘米的大切口有悖于目前微创的理念。大医无惧,大爱无疆。高昕决定独辟蹊径——经过腹部的剑突下入路手术,同期切除胸腺肿瘤及左肺下叶,既保证微创小切口,又保证彻底切除两处病变肿块!

经腹剑突下入路胸腺瘤扩大切除术,此前曾有过类似报道。高昕介绍,这种手术的巧妙在于切口的设计在上腹部,通过膈肌近止点处入胸,即避免了肋间神经挫压,又能够完美的显露双侧纵隔,相当于是经过肚子操作,暗度陈仓去切除胸部的疾患。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高昕带领该科手术团队在系统论证后,逐渐开展了经腹部剑突下入路手术,主要是胸腺瘤的切除,也是东北地区最早开展此类手术的科室,已积累了数十例成功经验,比如胸腺瘤的病人,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完整的切除全部胸腺并彻底的廓清前纵隔脂肪。对于这一独特医技,高昕如数家珍,比如采用人工气胸来替代胸骨悬吊的做法,虽然对术者和麻醉师的要求提高了,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创伤疼痛;比如术前采用的3D肿瘤血管重建技术,让术者在术前对肿瘤的血运等细节了然于胸,在哪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都会在术前设计好手术预案;再比如快速康复技术,术后不留胸管,不用拆线,术后2-3天患者就可以痊愈出院,这在辽沈地区东北国际医院首屈一指。

虽然我们经过剑突下入路也完成过侵袭性胸腺瘤联合部分心包切除、双侧肺病灶同期切除、中纵膈病变同期切除,但同期切除左肺下叶却是对术者医技全新的挑战。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无影灯下,经过近3小时与死神的殊死搏斗,高昕团队圆满完成东北地区首例经剑突下入路同期胸腺瘤全胸腺切除前纵膈脂肪清扫术及左肺下叶切除术,创造了又一奇迹。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专家许世广教授认为,这种入路可以安全微创切除整个胸腺和前纵隔脂肪,符合胸腺瘤切除标准,明显优于经侧胸胸腔镜手术及正中劈胸骨胸腺切除术,且患者术后不需要放疗。

闻听此讯,纪先生喜极而泣,拉着高昕的手无比感激地说:“高院长,我要永远铭记,是您,是东北国际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